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5A),于2010年1月经云南省民政厅批准注册成立,是我国首家致力于文化国防事业的基金会。基金会围绕“安忠魂、唤民魂、铸国魂”的宗旨,在以“国善公益”为主体的“新慈善”理念指导下,积极开展以强化国家精神,增强文化国防实力从而惠及天下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公益活动。主要开展了“忠魂祭”烈士纪念活动、关爱烈属志愿服务、民兵战斗英雄“英模楼”建设和推进国防教育等国善公益相关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关爱烈属、尊崇军人、关爱服务退役军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之后,有效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和待遇保障工作,退役军人为党、国家和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得到褒扬和彰显,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弘扬。在这样的形势下,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整合社会资源,适应社会形势,站在社会前列,发挥引导作用,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烈属、英模,服务退役军人的公益活动,努力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向烈属、英模及退役军人集中,发挥社会引导作用。2021年12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培到基金会调研时,对基金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一、努力引导社会资源向拥军优属项目集中
为了做好参战退役军人中特困人员的安抚,2021年5月,基金会联合省慈善总会,按照“动真情、遂心愿、解困忧、重实效”的原则,以每户5000元的标准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帮助他们解决部分生活困难。首批昆明、玉溪、曲靖、文山地区的14名特困老兵已得到资金救助。
为了提高困难退役军人的生活质量,2021年6月,基金会与云南长鹏口腔医院联合开展拥军优属口腔治疗活动。主要针对烈属和退役军人及其配偶提供9项优质优惠的口腔疾病治疗和健康护理。今年年初,基金会又协调云南长鹏口腔医院捐赠价值35万元的50套种植牙体,为困难退役军人开展免费种植牙诊疗服务。此举受到退役军人的高度赞誉。
重点做好关爱烈属的工作。几年来,基金会组织各种关爱烈属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次。为了在更大范围推动关爱烈属志愿服务,2019年7月,基金会在丽江永胜县开展了“全社会关爱烈属志愿服务”试点活动。试点的主题是“政府主导、社会联动”。永胜县委政府对该试点高度重视,带头行动。县里领导下乡会主动走访看望所在地的烈属。县里还根据社会募捐1:1配套资金作为关爱烈属的基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组建了一个关爱烈属志愿服务队,围绕每户烈属建立1个志愿服务小组。该试点经验正在完善总结中。
今年7月1日,我们与北京联慈健康扶贫基金会签订“云南国善·四育工程”公益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助力云南乡村振兴。项目合作涵盖健康孕育、健康生育、健康养育、健康教育等方面。通过与联慈开展合作,使四育工程项目在云南的实施和组建志愿者团队过程中,向烈属、英模、退役军人人群倾斜,达到社会化拥军优属的目的。
二、积极引导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这几年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积极性起来了,社会接纳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也起来了,如何正确引导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是个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引导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金会与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联系,于2021年3月在云南设立了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云南代表处。这样使得基金会的宗旨任务同“云南代表处”的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引导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一是从思想文化上进行就业创业引导。首先解决退役军人对军人精神品质的理解和认知。为此,基金会提出并研究了当代中国军人精神品质及其内涵。当代中国军人精神品质是军人的本色和特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双基因”的组合,它主要体现在服从命令,听党指挥;遵纪守法,崇尚荣誉;艰苦奋斗,从容坚韧;国家至上,服务人民;不畏强敌,报效国家;守正创新,灵活机动。以此引导退役军人认清军人精神品质的价值,做到在“适应社会的同时永葆军人特质”。其次,引导退役军人确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基金会提出:“军人价值岂止在战场?!战场敢亮剑,市场敢亮牌,要有再创军人就业创业价值的信心,要有不挤路、不堵路、辟新路的创业气魄,要体现“助力乡村振兴,引领社会诚信,填补产业短板,履行国安责任”的退役军人价值。
二是通过调研交流进行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会协同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云南代表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先后到江西代表处、云南81号兵站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兵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常备力量培训基地、云南黑豹培训基地、永胜县油橄榄种植基地、永胜县软籽石榴种植基地等退役军人创业或吸收退役军人就业的单位进行了调研,帮助他们总结创业经验,开拓信息资源,解决存在问题。永胜县一位退役老兵种植的油橄榄一直打不开销路,通过调研后,基金会给他提出了打造品牌,改进包装,确定消费者定位,对接特色销售平台等多条解决办法,并且帮助他联系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了销售收益。
三是结合平台进行就业创业引导。基金会以资源人才与云南军岭创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搭建“云创军岭创就业服务平台”。该平台在面向社会服务的同时,重点面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帮扶服务,包括办理贷款、销售产品、政策咨询、策划包装项目、就业指导等。通过这个平台指导帮扶服务到的退役军人1万余人,其中就业创业成绩比较显著的退役军人约3000人。
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搭建党建公益联盟
为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社会组织建设、参与推进公益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根据云南省委《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基金会与云南省孕婴童用品协会、昆明小太阳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协商,决定发起成立“党建·公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盟,以期为社会组织党建和开展公益活动搭建以“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全面合作、互助共赢”为目标、更加符合社会组织特点的合作平台。开展组织建设互促,充分发挥联盟各个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信息;开展党员教育互动,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建载体互用,提高党建载体使用效益,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开展公益活动互助。基金会开展公益活动时,在联盟内通报开展公益活动的情况,其他单位可视情应邀参与该公益活动或项目。另一方面,根据社会需求和联盟成员意见,基金会可帮联盟成员拟制公益活动方案或选定公益项目,并统一组织实施。通过党建公益联盟的形式,以党建为牵引,多渠道积极宣传公益,进一步加强了与各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的联系,深入交流、全面合作,共同拓展公益、服务回馈社会。
四、继续做好原有公益项目,探索和创新内容方法
疫情新形势下,基金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落实防疫政策,每年清明举办的“忠魂祭”烈士纪念活动,从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结合。缩减线下参与人员规模的同时,另行在“中国忆网”云祭奠平台开辟线上“忠魂祭”专属通道,通过线上敬献鲜花、观看英雄烈士事迹、参观网上陵园纪念馆等“云祭扫”方式来缅怀先烈、弘扬烈士精神。既倡导了文明祭祀新风尚,又打破了人数区域限制,达到全民祭奠致敬英烈的目的。
为民兵英模建“英模楼”项目,2010年设计之初是按15万元/栋的标准建盖的。2020年,我们在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镇启动第13栋“英模楼”(为民兵英模高万清遗属建房)项目,由于物价、劳务成本上涨,建设资金达到33万元。这栋“英模楼”采用新型轻钢材料建设,建设周期较以往大幅缩短,建筑风格新颖,居住体验良好。
此外,在基金募集方式和渠道上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公益组织合作。依托省慈善总会、昆明市慈善总会等公募机构,在腾讯公益等平台共同开展关爱烈属、资助困难老兵等公益项目基金募集。在动员社会资源,更多的关爱烈属、英模及退役军人方面发挥了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