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维护中,敬请期待!
确定

为一个承诺守望相助26年

国善志愿者周庭勇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2.06.06

周庭勇,男,彝族,云南屏边县人,原在屏边县民政局工作。1966年1月,周庭勇出生在屏边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盼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83年10月,他如愿参军,分配在35105部队44分队服役。随着中越边界战事一触即发,周庭勇毅然向部队请战,一同请战的还有同一地区参军的战友骆家法。1984年4月30日,者阴山拔点战斗打响,二人同时加入战斗。老乡加战友情深似海,在他们给家人的遗书中共同承诺,不管是谁战死沙场,活下的负责照顾其家人直到终老。在一次激烈战斗中,骆家法不幸中弹牺牲,带着失去战友的悲痛,周庭勇奋勇杀敌为战友报仇。

一句承诺,一生守候。两山(老山、者阴山)战斗胜利结束后,周庭勇得知骆家法的哥哥骆家明已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为了更好地照顾骆家法的父母,周庭勇在1987年退役时,选择在屏边县民政局工作,就这样,他为自己的承诺坚守了26年。26年来,他从不间断关心帮助二老,在他心里早已是老人儿子,老人也早已把他当成儿子。

201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基金会公益部“关爱烈属”行动小组一行到屏边看望双烈属周维珍(烈士骆家明、骆家法的母亲)时,结识周庭勇,被他26年如一日的守候感动。在得知我们基金会所开展的关爱烈属等国善公益项目后,周庭勇毅然加入我会“国善志愿者”队伍,并动员其他战友相继加入我会。作为我会驻屏边“国善志愿者”队伍负责人,周庭勇对服务烈属工作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经常走访看望烈属,及时转达我们对烈属的关心和慰问,起到了社会关爱烈属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一次谈话中,我们倾听到他发自肺腑的话。他说:“我对家法的承诺这辈子用生命保证,视两位老人为亲生父母,为他们养老送终,尽孝尽责”,从他言语和行动,可看出他兑现承诺的决心。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