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人之本性。人们追求生存与发展的欲望本性相通。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人们生活所需基本物质满足有余即为“富”,各个时期“富”有不同的标准。物质富有而又有文化涵养、举止优雅、精神富有的人即为“贵”。人们各种各样的欲望追求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社会,推动着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形成了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的道德观。国善符合人性,既是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又是对人性的约束与优化,在理解尊重与约束优化中实现人性国善。
欲不可纵,适度生存。人们追求富与贵是正常的,追求大富大贵(位高权重)也没有问题,要看你的德行是否能承载,德不匹配,大富大贵是祸不是福,迟早会失去。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也是难以满足的。欲不可纵,纵欲则贪,贪生邪,邪生恶。一个被贪婪所占据的灵魂是没有能力从错误中发现真理,更没有勇气从错误中走出来的。人是自然之物,应懂得适度生存的自然法则。自然界任何物种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生存发展的,这个“一定条件”就是“度”。失度、过度都会影响生存,甚至导致物种灭绝。贪欲是人之本性,贪吃、贪睡、贪玩、贪杯等,由贪至邪恶之间有一条线,越过这条线即贪欲过度。过度的贪欲占有最终是以“退还”痛苦为代价的。人性有贪欲,贵在“知止”。“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凡事留有余地。”(曾国藩语)天道忌满,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势不可使尽,富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贪图享乐,就是痛苦的开始。贪图钱财,就是自掘坟墓的开始。印度人为了捕捉猴子,制作了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手进去,抓住食物的手就拿不出来,猴子又绝不肯放下食物,只好束手就擒。人在面对贪欲膨胀时应有松手放下的智慧。“度”是事物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存在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相互的协调与统一,“度”是一切事物生存的空间、发展的条件。适“度”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努力做到适度平衡。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需要找到“平衡点”,做到心理平衡、饮食平衡、动静平衡、关系平衡、阴阳平衡、自然平衡。有了平衡之度,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就和谐了。
追求自由,约束相随。人之天性渴望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是理想的,但是不可能的。自由不等于放纵天性,不被天性所奴役才是自由,以约束为前提才能自由。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其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道德、法律、管理、监督各方面的约束。思想不能被禁锢,但行为没有约束就没有共同生存的自由环境。人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爱抚和教育影响下被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加之学校和社会教育懂得一些道德后,其行为自然受到道德的约束。在关乎维系生命生存所需时,最大的德是维系生命生存。国家法律是国家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维护社会公正和每个人正当权益的保障。立法执法层面固然要朝着科学公正方向发展,但作为个人应尊重宪法法律,有法必依,守法办事。守法既不能钻法律空子(有时钻法律空子,可能做出合法的坏事),也不能束缚了干事创业的手脚,法无禁止皆可为。人人都在一定的管理中,世上无不被管束之人,人们应自觉接受管理、习惯管理约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相对的,是随时空转换而转变的。被管理者应体会管理者,管理者要体谅被管理者。任何有效管理约束离不开具有双向约束力的、科学的制度和民主管理、思想管理。管理的人性化是有尊重、有民主、有理解、有关怀。约束因监督而存在,没有监督就没有约束。社会人与人之间自然形成的监督无处不在、无事不在,每个人应自觉接受监督。监督不等于监视。人有隐私,家有私事,应留有一定空间。凡事不可绝对化,相对是绝对的,绝对是相对的。
突破局限,守正宽人。人性有许多优点,如普遍喜欢被别人认同和赞赏就是一大优点,正因如此才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人性的这一优点又易衍生出打压别人、抬高自己、嫉贤妒能的弱点,人性的这一弱点是拨弄是非、无聊纷争和扯皮内耗的根源,同时也大大局限了人的发展。人性朴真不能丢,人性优化不可少。守正宽人须保留人性优点,突破人性弱点的局限。一要突破私心局限。《道德经》上讲,“因为无私,故能成其私”。关心他人,学会分享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二要突破妒忌局限。眼睛不能只盯着别人的问题而看不见或不愿承认别人的优秀,应善于发现并欣赏别人的优点,谁优秀就向谁学习,谁比自己强就向谁学习。三要突破面子局限。不怕失败、不怕担责,勇于认错、诚恳纠错。四要突破狭隘局限。人有多大心胸就能做多大事,心中装得下多少你就拥有多少。容人容事方能成功成事。改变别人和社会,突破局限、守正宽人而已。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段碑文这样写道:“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是一致的。《礼记•大学》里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守正宽人就是从自己修身改变开始去影响改变周围。守正包括守自己一家之正、守自己一单位(部门)之正。习近平指出,“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做人要守正知、正念、正义,做事要守正规、正道、正确。“守正”是对标准原则的坚守而并非只用于丈量别人的尺度;“宽人”是人与人相互包容相处之道而不是对非法行为的视而不见(对待违法犯罪不可宽容)。“闻道有先后,良莠亦参差。”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文化的差异、生活条件的差异,境遇的不同,性格的不同,在同一个问题上出现不同的表现和态度是很正常的。事物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在做某个事情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出现意外和偶然失误。很多情况下受站位视角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或事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不能仅凭某一两件事或受某个人观点的影响,对一个人下好与不好的结论,也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判断一个人的善与恶,或许换一个环境或视角来看又是另一番景象。“守正”不是以简单面对复杂,而是从复杂中走出来的简单。人们只要有一颗正心,做事就没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