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72年入伍,1977年入党,经历了从一个普通党员到党员领导干部。几十年来,在党和部队组织的教育培养下,由一个青年逐步地学习成长,为党做了一些工作,为国家尽了一份责任,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一些介绍:
一、我的党性修养
回顾我入党至今已40年,开始入党的动机并没有多高大,只是那个时候入党作为一个年青人是一个进步的标志,比较光鲜有面子,而且也实惠,因为入党是提干的第一道门槛。所以,我积极地写了申请加入了党组织。组织上入党并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入党,这并非我是个例,大家都差不多。其实,在和平时期,没有战争年代那么严峻考验的条件下,很难说一入党就是个合格党员。我们也不能要求一个年轻人一入党或在短期内就要成为一名合格党员。只要是个好苗子,肯学习、善学习,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党员。这是要一个过程的。我的党性修养经历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我的体会是:
一是要“真学习”。真学习就是要用心留心的学习。政治学习是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个人理论基础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前提基础。不要以为没用,不要应付敷衍政治学习,要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点辩证法,学点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包括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创新理论。这里面不仅有政治立场、政治观点,而且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大学问,对一个党员修养,对一个人的能力都特别重要。
二是要“善于学习”。第一,站立点要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学。不论我们是什么身份,即使是一个基层普通党员也要站在全党的高度、国家的高度去学习、理解,这样更容易学懂弄通,看清看远。第二,要结合实际学习。第三,带着情况和任务学习。第四,学习思考领悟和书写相结合。第五,严格组织生活,跟着老同志学。
不学习谈不上修养,不学习谈不上进步。修养修什么?我认为首先是修政治信念,修对党的情感,修务实的作风,修坚定的立场。
谁不想当将军?我也想当将军,也是有条件当将军的,官兵呼声也是该当将军的。但在一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我为了党性人格放弃了,终究未能成为官兵和人民认可的心目中的将军。在我退休的时候,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以25万元购买黄金给我打造了一块金牌。
二、进退皆为担当
在位的38年,我从一个普通战士、一名党员成长为军分区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在任职内为党担当,履行了一个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和党员应有的政治责任、政治担当。为了建设部队强大国防守好边关,建设了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部队。部队建设和各项工作走在了军区前列。
09年9月我从军分区政委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在权力崇拜的社会,我激流勇退,提前一年写了退休报告。我的退休不是消极的回避,而是积极的退、理性的退,是继续担当的退。我认为行政职务迟早有退休,党员责任是没有退休的。作为一名党员,我做到了退休不褪色,退休不退责。党员责任要一直履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当我退休的时候,我就对外宣布“再干30年”,这30年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捞钱,而是为了做国家应该做而没人做的事。我是做文化国防,做国善公益,做幼儿好习性教育。这些从理念到实践都是创新。这就意味着风险与挑战。因为,在位的几十年已画了一个圆满句号,可谓是功成名就,再要重新做事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辛苦不用说,还将冒很大的名誉风险,资金风险。为了一个党员的责任担当,我毅然选择了这个风险大,挑战性强的事业,放弃了一些公司邀请当顾问、当书记,给年薪的机会,发起创办了文化国防基金会,重新找到了一个退休党员的位置。
退下之初,我面对“两转两放”,转心态,转角色,把荣誉放下,把架子放下,一切从零开始,做了这么几件事。提出并践行文化国防理论;开拓了国善公益新领域;总结提炼出国善概念并创新了国善理论;提出并推进幼儿“好习性”教育。从09年至今已7年有余,打造出了一个5A级基金会,一个省一级幼儿园。今后我的理想抱负是,以国善强国为主线,以国善智库平台为依托做好七件事。一是推进国善思想理论研究深化及大众化传播,保障强国战略的实现;二是推进远征军遗骸的搜寻归葬;三是推动关爱烈属志愿服务的全社会化;四是推进国防安全保险基金建立;五是推进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国防读本》的精品化;六是推进“好习性”幼儿教育的普及;七是推进文化国防对世界和平的贡献。这些目标不一定都能实现,但作为一个理想抱负不能没有。理想抱负不仅属于年轻人,同样属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一个老共产党员,要让生活在追求国善理念中绽放精彩,让生命在实现强国抱负中得以延续。
三、应强化党员自主担当意识
党性应是组织性与自主性的统一。服从有积极服从,有消极服从。从根本上讲,组织性应是积极地服从,包括组织观念、组织纪律、组织生活、组织规矩、组织领导等应是积极服从的姿态。自主性就是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创造型、先进性、坚定性,要勇于负责担当。自主性就是积极的组织性,不论在职还是离职,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党员都应有自主政治担当。组织性是相对自主性而成立,而有意义,自主性是检验组织性的重要体现,自主性是积极的组织性。如果没有积极的自主性就不存在组织性,或者说没有自主性的组织性是没有意义的。自主性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性、散漫性,而是有章有法,有统一集中的自主作为、自主负责、自主担当,是为党分担。不能自主担当的党员再多也没用。只有职务担当,没有党员担当不是真正的党员。自主政治担当包括组织安排和没安排,党员主动自主担当。不论在职还是体制外不在职,从理论上讲,党的责任和行政职责是有区别的。入党就是为了一种共同理想,共同的政治担当、就是为了能自主担当。党组织要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收集党员的政治建议。要防止自主性被组织性所取代。不能一强调自主性就成为无组织性,一强调组织性就忽略了自主性。组织性与自主性要高度统一于党性。现今,特别要加强自主性政治担当党性修养。如在对待党的自身问题上,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客观地分析和看待,不要去放大渲染和散布,更不能在群众面前散布对党的失信情绪。缺乏自主性政治担当,党性就会异化成权力的附庸,现在以党代政和以政代党并存。以政代党甚至更严重,许多党员只看重行政职务,看行政领导眼色行事,放弃了党员作为政治担当这个主体性,有的党员行政职务一退党员责任也退了,甚至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
自主性担当是党的政治属性。党员在党内是成员,是一份子,而不是群众,不是基础,是一个个政治上平等的主体。
自主性担当是党的传统。
自主性担当主要是政治担当,忠诚干净,有作为,就是政治担当的内涵。
党员的基本政治主体作用是一党的体制组成部分。如果全党8800万党员都能在政治上自主担当,可想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党的形象、战斗力、凝聚力有多大多强?
自主担当、自主政治担当,何谓政治担当?就是得民心、顺民心的担当,民心就是政治,这是简便的逻辑,“忠诚”于党在于民心,“干净”做事在于民意,“担当”政治在于民信。官是否“亲民”要看民是否“亲官”,孟子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论》(孟子)。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增强党员的基本政治主体,是党性的标志,政治自信心、政治责任心、政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