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维护中,敬请期待!
确定

十说国善:三说国善精神——存德储善,精神国力

  发布日期:2025.04.25

基于国善信仰的国善精神是:为国牺牲、乐于付出,攻坚克难、甘愿付出,吃亏奉献、享受付出的精神,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付出的精神。国善精神是对无数先烈牺牲精神的认同与概括,是对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认同与概括,是对那些肩负国家民族使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精神的认同与概括。

思想指引方向,精神凝聚力量。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靠的是正确思想指引和强大精神凝聚,是精神国力创造了新中国、建设发展了新中国。精神不仅是凝聚力,也是生产力、战斗力。近代中国挨打并非经济多么贫穷落后,而是整体精神文化贫穷到了不打自垮的程度。虽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一盘散沙而已。中国人从任人宰割到独立解放,取决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回了精神国力。这个精神撑起了民族的脊梁,锻造了一支铁军,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文化,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与精神支撑。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的新生与民族复兴而艰苦奋战的历史就是一部国善精神演义史。有了强大的精神凝聚,中国人不再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不再是惧强凌弱、奴颜婢膝的族群。

朝鲜战争后,美国人得出了一个计算国力的公式:即军事力量、经济力量、人口面积加起来的“物质国力”乘以“精神国力”,得出的才是真正的综合国力。这个公式告诉人们——精神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综合国力强弱。物质国力强,精神国力弱,其综合国力就弱。反之,物质国力弱,精神国力强,可以成几倍几十倍地放大综合国力。基于这种认识,美国战略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针对中国就提出了“奶嘴战略”,其核心就是削弱摧毁我国的精神国力。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大国,只有同时成为精神强国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

国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其科学性在于:坚定信仰,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模范带头。国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迸发岀的民族自信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这种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形成于抗日战争,凭着这种精神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激发。1950年,美国携二战胜利之威并联合16国军队出兵朝鲜,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企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一个在废墟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敢不敢出兵应战?出其所料,中国不仅敢于出兵,而且经历短短 3 年,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以劣势装备打败了美国及其盟友,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毛泽东说:“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美国人是可以打的,而且是可以打败的。要打破那种美国人不可打、不可以打败的神话。”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从气势上就压倒了敌人。面对西方国家在经济上、技术上的封锁围堵,毛泽东说:“封锁吧,封锁个几十年,我们什么都有了。”不怕战场上的较量,也不怕在经济上的封锁,正是因为唤醒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凭着这种精神,毛泽东让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在其面前低下那傲慢的头颅。毛泽东把中国人的尊严找回来了,中国的后人绝不能把尊严再还给别人。任正非是今天民族精神的代表,其带领的华为公司在面对美国全面打压和封锁的情况下,他充满自信地说:“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种底气来自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不仅是过去以劣胜优的强大力量,也是当今在经济技术领域斗争中战胜敌人的伟力。二是以为国担当为特征的奋斗奉献精神。中国的发展是在自主、自立、自强的基础上,凭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走到今天。凭着这种精神,中国人不仅找到了石油,而且搞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潜艇、人造卫星等大国重器。奋斗可贵,奉献可敬。奋斗大我,奉献无我。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无私奉献。“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放弃了最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国为“两弹一星”艰苦奋斗奉献了一生。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八年奋战在大漠戈壁,直至生命最后一息,把生命奉献给了“两弹一星”。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的黄令仪以其八十多岁高龄突破了“卡脖子”的芯片技术,她说,“我愿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此外,还有林俊德、南仁东等,他们都是为国担当、奋斗奉献精神的杰出代表。各个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还有大批普通的奋斗奉献者,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吃亏、不怕委屈、不怕误解,默默地为国担当、为民奉献。真正的奋斗奉献者,功劳再大也不会向人民邀功,贡献再多也不会收受非法所得。三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求正超越精神。站在当下,面向不断变化的未来,弄清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在发展前进中保持不变质、不变向,谓之求正。求正,即面对实事而求是,面对现象而求真,面对未来守初心,始终保持正知、正念、正道。“人间正道是沧桑。”求正,是由“不正”到“正”的不断奋斗过程;超越,其实质是为了“求正”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超越前人是为了不受历史的局限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适应新时代而求正;超越他人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文明成果,由“像”再到“不像”地创造岀自己特色而求正;超越自我是为了突破自满、自私、狭隘、保守、懒惰、贪欲之弊,以实现自我完善而求正。求正须超越,只有不断超越才能保证求正。新中国的发展正是在不断求正超越中前进的。求正超越已形成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由于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不完善性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无限空间,文化创新、科技创新、艺术创新、管理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群众性的,但往往需要敢为人先的少数人引领。只有那些“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为人所未为”的人,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可以说,今天的我们都是国善精神的受益者、分享者,理所当然应成为国善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国善精神——精神国力建设同物质国力增强同等重要。西方一冷战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丢失了精神的中国是‘无害’的,只有让它从精神上缴械投降,我们才有赢的可能。因此,必须对中国‘去精神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了不太长的时间就建起了许多高楼大厦,比建设高楼大厦更难的是“精神大厦”。建设“精神大厦”就是积国之大德、存国之大善。物质不能透支,精神道德同样不能透支。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中储粮储备的粮食足够大灾之年全国吃一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几万亿美元。物质财富储备不可谓不多。物质只能说明现在,精神才能开创未来。今日之物质是过去之精神,今日之精神是未来之物质。因此,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储备,更要储备足够的精神财富。国之重器不仅要有物质原子弹,还应有精神原子弹。

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真正让别人敬畏的不是他现在创造了多少物质成果,而是在创造了物质成果的基础上仍然能够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享受幸福正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伴随我们找回尊严并改变了贫穷落后而走向繁荣幸福的精神财富不能随着甩掉“屈辱贫穷”的帽子一起被甩掉。人们在享受物质成果时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沉溺于物质享受而失去人生方向,最终在享受中走向堕落;另一种是在物质享受中有更高的精神文化享受,把物质成果变成持续奋发的翅膀。后一种享受是精神灵魂层面的享受,这种享受是更高 境界的享受。

一个家庭同样需要精神传承。现在很多家庭只重视房子、车子、票子,不注重以良好家庭文化和家风教育孩子。有的家庭是老子拼命干,儿子拼命花。老子管做事,儿子事不管。有些老板创下了一份丰厚的物质家业,可没有多少精神财富的储存。一个家族的兴旺,只留给孩子物质财富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把孩子变成财富,这样才能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一个家庭只要精神不“破产”,哪怕意外导致家道一时衰落,也还会再兴旺起来。在创造物质家业的同时又能创造精神家业才是积善之家、兴旺之门。物质是用来消费的,精神是用来兴家传世的。钱可以存储,精神道德同样可以存储。德善留于子孙胜于钱物留于子孙。古训言:“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中国老百姓相信积阴德,阴德就是不为人知的善事。“立荣名不如种阴德。”有的人表面像好人,而背地做一些害人的事,这叫“阴恶”。殊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没有无缘无故的福,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祸。虽说国家好、民族好是每个人的“福”,但要记住,当你不积善积德,反而做一些缺德事的时候,你就没有分享国家之“福”的福报。多积德多行善不仅对国家好、大家好,更是对自己好。凡成大事者都懂得储善积德,未见谁因施善而贫穷,反而是越有善德越发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