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于2010年1月经云南省民政厅批准注册成立。
基金会成立以来,连年通过年度检审,获得捐赠税前扣除资格,2013、2019年连续2届被评估认定为“5A级社会组织”;2018年、2019年被云南省民政厅直属单位党委列为“党建工作示范点”,并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金会宗旨是:“安忠魂、唤民魂、铸国魂”;基金会的定位是:“当好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助手,当好社会力量参与国善公益的桥梁纽带”;基金会的方针是:“坚持民间联动与政府主导相一致,坚持社会责任与政府职能相协调”;基金会公益的主题是:“国家至上,英雄自信,为国投保,护佑和平”。
第一,基金会机构人员主体是退役军人。基金会由文山军分区原政委刘志和、云南省军区原副参谋长何德文退休后共同发起成立。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大部分都有在部队服役的经历,其中一部分有参战经历。基金会执行机构的同志也主要由退役军人和军人家属组成。十余年来,在他们的带领下,基金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防,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2012年7月,《解放军报》内参增刊第1684号,以“一批军队退休边防干部在滇组建国防基金会受赞誉”为题,反映了基金会退役军人开辟国防公益事业新阵地的艰苦奉献精神。该内参报送了军委主席、副主席,军委委员,增送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民政部部长。
第二,基金会是原创型基金会。基金会的成立缘于刘志和同志于2008年底提出的文化国防概念。基金会的公益紧紧围绕“国家至上,英雄自信,为国投保,护佑和平”这个主题,创新设计了“忠魂祭”烈士纪念活动;关爱烈属志愿服务;为英模建“英模楼”;创编《国防读本》等公益项目。其次,提出“国善公益”概念。
第三,敢于和善于担当社会责任。基金会成立的初心是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围绕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恪守宪法法律和章程的基础上,主动担当,主动负责,主动作为。在围绕宗旨做好公益事业的同时,基金会近年来针对社会问题和矛盾做了两件事。一是创立并举办了两届“国善论道”。为社会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而搭建的“国善论道”思想公益平台,已成功举办了两届。2015年12月于昆明举办了以中国海外英烈遗骸搜寻归葬为主题的首届“国善论道”。 2019年10月在昆明举办了“赢得强国我少年——论新时代少儿好习性根基教育及其社会责任” 为主题的第二届“国善论道”。二是组织了“国善·老山战友老山行”活动。2016年3月26日在文山启动了“国善·老山战友老山行”活动,引导参战老兵“与荣誉同行、为荣誉添彩”。这次活动既积极有效的引导了参战老兵的思想和行为,又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社会稳定,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好评。
基金会成立10年来,主要做了以下4个方面的公益项目。
(一)“忠魂祭”烈士纪念。从2010年开始,于每年清明时节在烈士陵园组织大规模“忠魂祭”烈士纪念活动。已在麻栗坡、马关、河口、腾冲、金平等地烈士陵园组织了烈士祭奠活动16次,累计参加人数7000余人。近两年开通网络直播之后,“忠魂祭”的网络浏览量逾百万。“忠魂祭”的主题就是“缅怀英烈、传承精神”,目的是让烈士的英魂得到安息和慰藉,让烈士的精神能够传承,对后人产生激励。“忠魂祭”还针对部分烈属因种种原因多年未能到烈士陵园祭奠亲人的实际问题,寻找、帮扶、支持、组织烈属实现到烈士陵园祭奠亲人的心愿。14年来共寻找组织了十二个省市800余烈士亲属参加了忠魂祭活动。举办“忠魂祭”15年来,宣传受众上亿人。对社会崇尚英烈,特别是在清明缅怀英烈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关爱烈属志愿服务。为了安慰烈士英灵,也为了让勇者无后顾之忧,基金会发起并带头开展“关爱烈属志愿服务”。围绕“烈士为国尽忠,我替烈士尽孝”的宗旨,基金会长期直接帮扶的烈属有8户。其中,为4户烈属新建、改建或维修了住房。为5位烈士的母亲办理后事。组织慰问烈属活动近二百次。在省文明办、民政厅、退役军人事务厅和团省委的支持下,基金会于2017年9月和2019年7月分别在砚山县和永胜县启动了全社会关爱烈属试点工作,初步探索了“政府主导,社会联动,贴心贴近,志愿服务”的做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为在乡民兵英模建“英模楼”。在中华英雄群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民兵英模,他们多数居住在农村,生活相对贫困。为了褒奖英雄业绩,弘扬英雄精神,基金会启动了为云南边疆一线30多名民兵英模建盖“民兵英模楼”项目。目前已在文山、蒙自、金平几个边境县建成13栋。这个项目不仅改善了民兵英模的住房条件,同时也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四)创编《国防读本》。国防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具有接受教育义务和参与教育责任的工程。2013年,针对当前全民国防教育的现状,为了促进和创新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基金会投入100余万元在北京组织专家研创和编写了《国防读本》共九册,经原总政治部审查,由长征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了读好用好《国防读本》,基金会发起在全国开展“红树林·爱国防公益读书计划”,目前,已向对口学校捐赠9万余册《国防读本》。云南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和教育厅为推广这套书进校园联合发了文。2020年,《国防读本》修订本纳入国家国教办向全国推广的国防教育读本目录。此外,为加强国防潜力建设,提升民族整体健康水平,基金会投入160万元,在曲靖市会泽县救助了100名“先心病”儿童。
以上公益项目及其活动,总体投入逾1300万元,产生的精神文化效益、国防安全效益和社会公益效益良好,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好评。
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在新的征程中,基金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社会组织管理局的领导下,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严格遵循《章程》,围绕宗旨任务,突破制约瓶颈,整合各方力量,优化发展布局,努力建设一个有思想精神高度、有产业造血基础、有充足基金积累、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基金会,为国防的强大和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